1、伴随地方党委改革的推进,地方党委的组织部门的工作方法将面临较大的调整
第一,伴随党内民主的推进,由组织部门内部全方位负责的干部遴选、甄别、录用工作,渐渐转变为外部化的、公开透明的角逐选拔。即通过各方面的程序和规范,组织部门更多地转向信息的采集和整理,角逐活动的组织筹备和服务,评估报告的公正性判断和录用公布。其程序链为职位公示、资格审察、职员推广、组织角逐、优势评估、公示录用。目前有些地方公开招聘副厅级,甚至正厅级干部的势头未艾,预示着组织部门在干部任免中的工作方法转变已成为势必态势。
第二,十六大将来,地方党委在推进党内民主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如推进党代会常任制,一项要紧的工作是打造党代会常任制有效的、规范的运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就现在来讲,一些地方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将机构设在组织部内。这是组织部门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全方位而认真的规划和推行。
第三,近年来,党的地方组织部门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加大“两新”组织社会覆盖面方面,开始转变工作方法,逐步走向社会各阶层和各类组织。组织部门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建设向社区延伸,扩大了影响力,为巩固执政基础打下了扎实的政治基础。应该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党的组织部门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以全新的政治形象和面貌与社会打造交往、交流的平台,是大势所趋。
2、伴随社会的进步,需要地方党委的宣传部门转变工作方法,积极主动、平等开放
宣传部门的职责是做人的工作,它涉及人的个体的意识和灵魂。它是一种自觉的理解、认可、同意并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输入和接收的机械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家思想形态愈加复杂,利益取向日益增强、价值观念日趋多元,这就大大增加了执政党在乎识形态方面的整理困难程度。笔者觉得,现在地方党委宣传部门要形成积极主动、平等开放的宣传理念,在宣传工作方法上凸现层次性、包容性、人民性。
所谓层次性,就是在推行宣传的过程中针对不一样的群体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和需要。譬如对党和政府部门,国家公务职员需要加大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政治伦理道德的宣传和宪法、法律,党纪政纪的教育,这一点需要毫不含糊、毫不放松。对于公民则加大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公德的宣传与对国家认可感的宣传。应该注意的是,在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目前流动人口是宣传工作的盲区,地方宣传部门应当关注这类边缘化群体,对他们进行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人文关怀,采取合适这类人群的宣传手段,确保社会各种人群感受社会的温暖。
所谓包容性,就是适应年代进步多元化的特点,现代经济的进步势必促成社会高度的分殊化,宣传工作也要尊重和承认利益化、个性化、世俗化、多样化的年代合理性。形成相对宽松的民主生态、自由理性的探讨空间、友善健康的伦理情怀、多维有序的人文环境。党内党外都应当有如此的环境,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性、认可感、责任感、创造性才能充分的调动起来。
所谓人民性,就是宣传部门要以人为本,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出发,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宣传工作遵从的一条要紧原则就是人民性,贴近人民、宣传人民、激励人民、满足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宣传部门来讲人民性体目前两个方面,即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不止是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思想境界,而且更要紧的是满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商品。政治文明就是打造在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基础上,需要遵守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培育现代公民的法治精神,拟定政治生活的程序规范,使人民过上符合民主、正义而良序的政治生活。
[1][2]下一页